平行世界系列的新概念与精神思考的对立面

平行世界系列的新概念与精神思考的对立面 現代美術, 志村英美, シムラヒデミ, hidemishimura, fiberart, contemporaryart Hidemi Shimura

我一直没有公开说明,其实《平行世界》系列是因一位挚友的离世而诞生的。这次,我决定将这个背景公开,并对系列的概念说明进行了修订。

We generate our own environment. We get exactly what we deserve. (我们生成自己的环境。 我们得到正是我们应得的。)

–from “ONE” by Richard Bach

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世界吗?
别的地方有理想的世界吗?
我们在那里做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风景?

 

这个系列诞生于一个平静的失落时刻。
在失去重要的人之后 我发现自己经常在想
“这真的是我们应得的世界吗?”

在这些作品中,我想象了一个平行世界–不是逃避,而是一种温和的可能性。生活的另一个版本。在这个世界里,不匹配的元素共存,从远处看,奇异的色彩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和谐。

我们周围的日常世界看似混乱,却蕴含着一种神秘的平衡–就像记忆,就像悲伤。
通过这些艺术作品,我想与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时刻:世界,即使在无序中,也开始变得宽广一些。更柔软一点。


引用文字的后续原文如下:

“We generate our own environment. We get exactly what we deserve. How can we resent a life we created by ourselves? Who’s to blame? Who’s to credit but us? Who can change it anytime we wish? But us?”
“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我们自己创造的,我们得到的,正是我们应得的。我们怎能怨恨自己创造的人生?责怪谁?又该归功于谁?如果我们想改变它,谁能做到?除了我们自己?”

——理查德·巴克

理查德·巴克是美国作家,代表作有《海鸥乔纳森》《ONE》《幻象》等。他的作品充满希望,我也曾非常喜欢他。

但在挚友去世后,我对他的这段话产生了疑问。

精神励志类思想常说“思想创造现实”,又称为“吸引力法则”。
但我的朋友,从年轻时就罹患重病,在长期与病魔抗争后离世。
这绝不是他“吸引”而来的结果。

理查德·巴克的世界是关于“灵魂成长”与“内在旅程”的理想化虚构,它带来了慰藉。
但面对现实中的死亡与失落,那样的慰藉有时会显得轻飘。

吸引力法则主张“只要渴望,就能实现”。
虽然这是正面积极的思维方式,但现实却充满无法预测的突发状况。

而这种思想也容易衍生出一种冷酷的逻辑:
“你遇到这种事,是因为你吸引来了。”
对遭遇痛苦的人而言,这是极不公平的指责。

《平行世界》系列诞生已有七年。
当时我无法将自己的情绪转化成概念文字,也担心公开作品背后的失落会引来过多问题。
但现在,我想借这次修订的契机,深入探索自己对“灵性”与“精神文化”的矛盾心情。

为什么我会对“灵性”有抵触感?

小时候,我很喜欢看宇宙相关的图鉴。
大学主修服装设计时,还曾以美洲原住民为主题创作作品。
我想我本来是喜欢“宇宙真理”或“精神文化”的。

但我总对那些迷信灵性或阴谋论的人感到排斥。
这让我想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。

ChatGPT曾这样回答我:

你对“思考的诚实”有高度重视。
你习惯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,并透过语言与作品面对世界。
所以,那些盲信“努力就能实现愿望”“宇宙会帮你”的态度,
或是阴谋论式的“都是那些人害我”的说法,
会被你视为对思考的粗暴对待,进而感到不适。

这确实与我一直以来的信念相符——
我相信靠自己思考、判断、行动,不将自己的遭遇归咎于他人。

精神文化 vs 流行灵性

真正的精神文化(spirituality)具有历史性、地域性、伦理性。

比如:

  • 萨满信仰:透过仪式、自然交互与治愈的部落宗教

  • 美洲原住民的宇宙观:与自然共生、祖先连结、生命的循环

  • 神道信仰:尊重自然与目不可见之物

这些具有文化重量与责任感的精神性,与现代流行的“灵性治愈”有根本不同。

而现代的“灵性文化”,往往是:

  • 引导正能量

  • 寻求宇宙疗愈

  • 实现愿望与吸引好运

虽然不全然负面,但它往往忽视了“灵性中所蕴含的痛苦与谦卑”。

灵性并不总是疗愈,有时是痛苦的凝视

真正的灵性,往往源自这些经验:

  • 面对死亡

  • 经历失去

  • 感觉人生失控

  • 被他人的痛苦触动

那时,我们会发出深层的提问:

  • 我为何存在?

  • 世界有意义吗?

  • 我应该如何活着?

灵性,并非一味地正向与疗愈,
而是包含了“无力”“沉默”“提问”这些要素。

它教会我们接受复杂与不可控,理解他人而非支配他人。
那是一种宁静而谦卑的态度。

流行灵性 真正的灵性
追求正面情绪 接纳痛苦存在
实现愿望/提升频率 面对死亡与无力感
内观为主 注重人与世界的连结
轻松、自由 深沉、带有责任感

现在,我终于能把长年来的“模糊不安”整理清楚了。
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带给有相似困惑的你一些启发。


《平行世界》系列也将在即将到来的个展《Visionaire Thread 幻视之线》中展出,
欢迎前来参观!

当代纤维艺术家 志村英美
主要使用绣花线进行创作的艺术家。在大学主修服装设计,毕业后从事 3DCG 制作工作。
2005年开始从事当代艺术创作。2006 年,她来到上海,因为一次公司旅行让她爱上了这座城市。虽然她并不打算在那里生活那么长时间,但由于雷曼兄弟倒闭导致艺术画廊关闭等意外情况,她最终在那里生活了近七年。
2013年12月返回日本,现居住在埼玉县所泽市。 继续从事当代艺术家的工作。目前,她正在为2025年艺术家生涯20周年创作和积累作品。

该博客发表对艺术・文化・历史的思考,并报道自己的活动。
文章列表 Website Instagram